大众网记者 李文静 青岛报道汇银配资
从2015年开始从事敬老院工作,10年来,刘晓燕对老人如亲人,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,照顾老人们的衣食起居,为他们梳头洗衣,让老人开心过好每一天,不仅吃的好,精神好,生活过的更滋润,经常拉家常谈谈心,得到了敬老院老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。先后被评为“最美胶州人”“青岛市最美养老护理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初心如磐,以党员担当书写养老情怀
自2015年踏入养老护理领域以来,刘晓燕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。面对外界质疑声,她从未动摇。在院护病房中,她不仅需要处理各种脏累的工作,如更换床单、清理排泄物等,还需应对老人们的特殊需求和情绪波动。尤其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对她表现出的不信任,让她感到挑战重重。然而,作为党员的刘晓燕深知,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,老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,更渴望得到专业且贴心的护理与关爱。10年如一日,在巡查日志上累计写下10余万字工作记录,将党员徽章的光芒化作老人们床头的温暖夜灯。
温情守护汇银配资,用专业与爱心托起幸福晚年
每天晨曦微露,刘晓燕的身影便穿梭在养老院走廊,细心照料老人们的起居,确保他们能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开始新的一天。对于无法自理的老人,她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,从喂饭到擦身,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。同时,她密切关注老人们的身体状况,与驻岗医师共同进行健康巡视,及时发现并解决老人们的急慢性病问题。例如,91岁的柳敦玉是养老服务中心的老院民了,乐观外向的她住在这里已有9年,“晓燕心细啊,发现了我偷着抽烟也没生气,还给我买的姜片,让我想抽烟的时候就吃块姜片,我知道,她是记挂着我的老慢支怕我喘气不顺畅。”
笃行致远,在深耕细作中传递时代温度
护理室内永不熄灭的灯光见证着刘晓燕的成长之路。为掌握卧床老人翻身技巧,她在假人模型前重复练习导致双臂肿胀;研究吞咽障碍护理时,她记录下十几位老人不同的进食节奏。累计参加专业培训42场,将心理学知识、“手指操养生课”等特色服务融入日常。如今,她带领的护工团队将平均褥疮发生率控制在0.3%以下,远低于行业标准。面对“青岛市最美养老护理员”等荣誉,这位48岁的党员更愿谈论未来规划:“我们要把认知症照护专区打造得更专业,让更多老人体面地老去。”在她办公室墙上,挂满老人手绘的感谢卡,其中一张写着:“晓燕不是女儿,却给了我们超越血缘的守护。”
面对未来,刘晓燕的目光愈加坚定,她将继续坚守在养老护理这个岗位上,用自己的爱心、耐心、细心和责任心,为老人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。她说,要怀着感恩之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,不断努力,不断前行,为胶州市的养老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,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中共党员的初心与使命。如今,她正着手培养10余名年轻护理员,让更多青春力量加入这场温暖的夕阳守护。
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